网站整改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文旅大咖齐聚泉州建言献策 探索文旅发展新思路

2024-04-22 17:10:08??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娜  

活动现场。主办方 供图

东南网4月19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 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记者 郑雅梅)19日上午,福建文旅经济发展论坛在泉州举行。论坛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旅游业界专家和文旅企业代表,围绕“美好生活 主客共享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主题,共同探索福建文旅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向和新变化,为福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地居民的气色、脸色是景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初以来,在全国出现了不少现象级“爆款城市”,从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经济,到天水麻辣烫,包括泉州在内的不少城市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这对于提振我们文旅行业的信心,乃至于提振整个经济发展的信心,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旅部科教司原司长孙若风看来,这些旅游城市的“爆火”都有??裳?,那就是融合式发展。泉州的明代思想家李贽曾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文旅产业已经融入了千工百业,进入了千家万户,因此,走融合式发展道路对旅游城市而言至关重要。

孙若风认为,无论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热情好客的泉州在地居民,都是泉州文旅发展的优势。泉州许多在地居民虽然是利益无关方,但对文旅发展十分支持,非常有主人翁意识?!敖裉斓穆糜危诘鼐用竦钠?、脸色是景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彼锶舴缣寡?,如果每个在地居民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也会感染每个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也将成为文旅发展的新趋势。

同时,孙若风还立足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认为网红城市要想长红,还需在“标准化”上进行发力,跟随国家标准化改革的步伐,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设置自己的文旅发展标准,助力泉州文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要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一路长红的繁花”

“一座城市要长红,首先要照顾好本地市民,才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中国旅游院院长戴斌看来,泉州除了是历史文化名城、世遗之城外,还是民营经济重镇和著名侨乡,而这恰是泉州相较于内陆城市,独具特色的两大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并非一味地建景区和度假区,而是要聚焦地区优势。”戴斌注意到,一方面,泉州品牌企业云集,各类制造业及文化产业与群众的生活支撑和长久动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独特的华侨文化,体现了泉州爱拼敢赢的奋斗精神和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杂Ω枚喙刈⒗习傩盏纳?,用好本地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贝鞅筇寡?,这是急不得也慢不得的事,需要耐心和智慧,让旅游城市从网红变成长红。

“我们不仅有簪花,还有古城的人间烟火气,正是泉州的烟火气、文化味和繁华市井的美好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贝鞅笕衔?,“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来一次的城市”这个话题暗含了年轻群体追求美好的内在心态?!拔腋M昵崛嗽谌莶唤鲆吹轿幕挪?,更要看到生活的美好,看到时尚、年轻、活力的新泉州?!贝鞅蟾嫠呒钦撸匀菝朗秤∠笊羁?,“尤其是姜母鸭,我会为了它再来一次泉州,所以旅游时,有些东西来不及体验也没关系,留点遗憾,下次再来也无妨?!?/p>

在关于泉州文旅发展的建议上,戴斌认为要做好旅游知识宣传推广管控,不夸大其词?!拔颐且莸氖侨粘5木菜盍?,不能把特定时期盛开的繁花延续到一年四季,导致游客期待值过高,真诚对待游客才是长红的流量密码。”

“旅游人才培养足够为福建文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对旅游行业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旅游学科,还融合了地理、历史、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联盟盟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谢宏忠举了个例子:福建师范大学就把旅游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组建成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而很多大学也慢慢形成这种机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来培养文旅人才。

“我国文旅人才的培养,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多高校旅游学科建设都达到很高水准?!毙缓曛医樯?,福建省内多所高校均设立了旅游院系,这些人才的培养完全足够为福建文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例如,华侨大学旅游学科培养的人才就可以助力泉州文旅发展。

去年以来,全国文旅市场“热辣滚烫”,泉州也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功“出圈”,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在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泉州成熟又独特的旅游资源极具优势?!肮ヂ糜谓驳氖敲酱蟠ǎゴ康挠紊酵嫠丫荒苈愎说穆糜涡枨?。”谢宏忠认为,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泉州应该从精神文化层面发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同时在保有泉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深度发掘文旅融合,尤其是探索如何用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呈现泉州特有的文化自信。

论坛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文旅品牌发展报告2024》及“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2024年文旅融合创新街区十佳案例”“2024年文旅融合创新场馆十佳案例”“2024年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联盟发布了《2024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十项重点咨询课题》;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发布了《泉州文旅品牌影响力报告2024》。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